最近,一位武汉女性因频繁掏耳朵导致耳洞长出肿瘤引发担忧。这一现象不仅触犯了用户的敏感神经,也引发了关于耳道内真菌感染的讨论。面对这一问题,医生们给出了科学的建议,并呼吁公众采取预防措施。
首先,张女士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?这位55岁的女性有洁癖倾向,不仅家里一尘不染,还喜欢频繁掏耳朵。她将这种习惯应用到了耳上,随身携带棉签、耳扒和黏耳棒等工具,即使偶尔忘记,也会用小拇指代替。近一年来,每天掏耳十余次,尽管右耳出现异状,但她的行为方式没有明显改变。
据医生谭洲介绍,在医学上将这种外耳道内长出的“肿瘤”称为“瘢痕疙瘩”。在人体皮肤各类创伤的正常愈合过程中,这种增生组织是常见现象。但在陈女士的情况下,情况异常,出现了“异状”。
2月20日,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·核工业四一六医院主治医生谭洲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:陈女士耳朵上长出的“葡萄瘤”在医学上名称为“瘢痕疙瘩”。在人体皮肤各类创伤的正常愈伤过程中,这种增生组织是常见现象。但在陈女士的情况下,出现了异常情况。
针对这一病例,周伟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:首先切除耳垂上突出的瘢痕疙瘩,随后修复右耳耳垂缺损,术后通过听诊和根治术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从另一个角度分析,像林先生这样的女性如果耳朵里长“蘑菇”状物,可能是因为耳道内长期遭受真菌侵袭而形成的。王医生表示:有效防治真菌性外耳道炎的方法包括保持耳道干燥清洁,避免进水,改掉经常采耳习惯。
此外,周阿姨的右边耳朵突然听不见了。半个月前,王先生来到医院就医。医生蔡洁告知:王先生的耳朵痒、胀痛,且耳内仿佛被堵上了一团棉花,听力下降。在听诊过程中,发现王先生的耳道内长满了白色绒毛状真菌丝团。
医生建议:首先保持耳道干燥清洁,减少接触刺激物的频率;其次改掉经常采耳的习惯,避免将耳罩放在耳朵里;最后可以尝试使用耳塞等防护措施。同时,要避免让小口器插入耳朵内,防止发生感染。